此诗的作者是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佛教有一本《维摩诘经》,蕴含洁净不受污染之意,王维自知佛缘甚深,便取字摩诘。他一生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每当自己被浮世所缚,就会想起王维的一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的诗僧数不胜数,诗佛却惟独只有王摩诘。他的诗境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不染烟火,充满禅意。他笔下的山水,已胜过自然的意趣,而浸入一种禅理的境界,这就是王维和其他诗人不同之处。许多人对他的喜爱,皆是因了他的诗境,可以在瞬间将你带离纷扰的世俗,给山穷水尽的人,寻找到柳暗花明的转机。
人常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许,自己与王诗就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同样的光阴下,每个人过着属于自己不一样的。有些人,相隔千年,可以推心置腹;有些人,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同样一本唐诗,不同的人,被不同的词句打动。是人性致命的弱点,你喜欢的人,也许平凡,却让你无法忘怀;你喜欢的句子,也许寻常,却让你爱不释手。
每次读王维的诗都感觉,尽管脚下的路程如风,但是有一段清幽如画的诗韵,永远不会随飘走。他的诗,就像在月色下煮的一壶茶,让你在不经意间融化进去,而不自知。亦如你在砚台研磨,灵魂被画匠波染在宣纸上,自己还以为在人间。
他的诗,空灵中带着一种无言的美,让读者禁得住纷繁的诱惑,忍受得住苍茫的孤独。淡泊的情怀,流淌着悠然的禅意。此刻你还在为俗事愁烦,那儿只需一缕琴音,一剪诗韵,一点水墨,就化解了一切苦楚。
《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写诗,曾首推王摩诘的诗集,再次是杜工部和李青莲的。她将自己的《王摩诘全集》借给香菱,可见这位钟灵毓秀的才女多么喜欢摩诘的诗境了。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