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怀才不遇、遇而不用者比比皆是:屈原遭小人馋害,被放逐,空怀治国安邦之才而不得用,自投汨罗江而死;东方朔,一代奇才,却只能作为武帝御前的滑稽小丑,供人取乐,遇而并非重用,属弄臣之列;李白,诗仙之称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诗成泣鬼神的天才人物,一样遇而非人,只是帝王歌舞升平之时的装点门面的御用文人罢了;柳宗元、苏轼、辛弃疾,怀才不遇明主,只留下“独钓寒江”的无奈哀叹与“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抑或“可怜白发生”的悲凉之语。
怀才有遇者如姜太公遇周文王,灭商纣,于史书上留一段华彩篇章;范蠡遇文种与越王,得以重用,二十年生聚,灭吴复国,终成霸主,成就智者之名;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以待明君,感刘备“三顾茅庐”之知遇之恩,尽心辅佐,建立蜀国,成就三国鼎立之局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封建社会的制度,怀才者唯有明君赏识,伯乐慧眼识人,才能一展才华,建功立业,否则只有远离朝堂之外,郁郁而终了;在现代社会,在职场,我们听得最多的抱怨,可能还是怀才不遇了。学富五车,德在人先,可是总不被人发现是人才,职位始终在低位徘徊。被别人发现是人才了,却总感觉良驹被人当了驴子使用;开始还满怀幻想,期待天降大任于斯人,后来总不见“伯乐”,总不遇“周文王”,才高八斗无人识,日行千里没人骑,于是意兴阑珊,牢骚郁闷,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心灰度日子,意冷过余生。
为甚不能自己重用自己?
很多人真不知道重用自己。他第一幻想的,是别人来用自己,希望别人用自己,不要轻用,要重用;希望别人用自己,不要低用,要高用;希望别人用自己,不要烂用,要善用;希望别人用自己,不要弃用,要起用;希望别人用自己,不要小用,要大用;希望别人用自己,不要少用,要多用……若是别人不用呢?那就自己也不用了。
很多人是,自己不被别人起用了,他就把自己给弃用了,天天耍,天天玩,天天得过且过,満腹才华与日东流去。很多人是,自己不被别人善用了,他就把自己烂用了,酒里过日子,牌里过日子,被里过日子,将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很多人是,自己被别人轻用了,他把自己懒用了,要我做事,就做;不要做事,就不做;要我做事,做了,做得怎么样?不管了。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