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公交车回家,暖暖的秋阳打在身上,照例听着广播电台的频道,好得不得了。我喜欢这样的时分。我写的小说虽然前途堪忧,能不能发表或者出版都是问题,里面有很多描写夕阳余辉的画面灵感都是从这里来的。我心想是啊,能有这样悠闲的多好啊,工作又这么轻松,钱不多也是钱啊。
可是我也想当领导,也想“往上爬”,也想“往上流社会流动”。这思想来自于一本叫做《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的书。里面说了一些社会不平等的关于钱的话题。书这个东西很不好说,有些思想很可能你看了就全盘吸收了,然后就受误导了。这习惯源于我们的教育,全盘吸收,死记硬背,恨不得全部装进脑子里消化掉。殊不知知识又真伪,辨别真伪也是一种能力。学校里没学到!有书云“辩证地看书才是高层次的”,可能是真的。我看了书就当真了,这要怪教育。
我想考研为了中的不是一出了。前些日子坐火车去西安,刚好赶上我思想特别波动期。和那男的又联系上了,难免又生出种种心理事端来。我想去XX地考研好和他有可能发展。(虽然人家对我没意思。)我坐在火车上不知怎的和俩大叔就聊上了。一个大叔看上去听善像,听他说他事业不错,挣钱很多。他鼓励我说要追求理想去。还有一个大叔看上去蛮苍老的,他说有我现在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女孩子家不要考什么研,有个稳定的工作,再成个家就很好了。我矫情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管姐说,你就上着班呗,然后你那些爱写作画画的爱好抓起来,当个副业不是挺好的么。
我想也是。
浮躁,真的浮躁。昨天找不到画画的颜料我就突然火起来了,整个人不在状态。我妈回来骂了我几句我就跟她诉苦谈心。谈完的结果就是我觉得现在挺好,好好过日子,啥都别想。什么往上爬,什么想当官都算了,一辈子守着一份工作好好得,过得快活就行了。
我特别的记得自己高一说过的一句大话:那时是个班会让大家说理想,,某某某某都兴奋地说要考什么什么大学,我站起来语出惊人来了句“要给世界留名”。嗨,我还就记得了。人有一个惯性,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就想实现就想认可。我记得这句话,只是平添了几分躁动不安。
中国古代哲人都说要“淡泊”。钱不要多,贵在修为,贵在活出境界。中国古人说的话往往都有道理,但也不一定全对,因为我始终参不透,只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要淡泊要“保持一定的清贫”才能修德,现在的物质世界那么浮躁,竞争那么激烈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往上爬”么?只能说淡泊是一种普通活的借口。但是那些高层次的人真的就一定那么么?我们小老百姓,甚至是中产阶级就一定不比高层幸福么?就像我的工作,不累,拿钱。真的一点也不累。比起大城市坐地铁的小白领,我们小城市的小职工却蛮自在的,而且还没有PM2.5。
我淡定了。和妈妈晚上躺在床上抱着她谈。其实公司很多年纪大的姐也不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么,真的就不好么?我真的有点淡定了。
不必逼着自己每天都读书,想要像“彼得·德鲁克”那样读出点名堂来。想看就看,想玩就玩。
我想,心浮气躁的我,需要淡定。放弃那些“好高骛远”。享受人生也是生活的方式。累,何必那么累,读出博士来也未必就能有啥。所以我心情倍好。好在我还有我所拥有的一切。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