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走不出的故乡

作者:耒臿时间:2015-04-04浏览量:
 
  三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国人思乡情结尤为突出,乃至于成为民族性特征。然而思乡之情也并非国人所独有,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西方商业文明下也同样存在思乡念国之情,只要是人之真情的流露,同样让人感涕而泪涌。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迫于时局动荡必须要离开波兰,他写下了如此的一段:“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临行那天,友人们在城郊为他送行,赠送他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让祖国永远在异邦伴随着这位即将远行的游子。更使肖邦的是,他的埃尔斯纳和华沙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你的才能从我们的国土中生长,愿它到处充分发扬……通过你乐艺的音响,通过我们的玛祖别克、克拉可维亚克(波兰民间舞曲)显示你祖国的荣光。”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年仅39岁的他终因劳累过渡,肺结核病复发而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一个即将殒灭在异国他乡的生命,临终唯一的心愿就是要让心脏回归故土,如此深情,如此厚重,没有任何的修饰与粉装,这又何等令人黯然潸然。
  
  英国诗人鲁珀特•布鲁克在《格兰切斯特的老神舍》中有两行流芳百世的佳句——教堂时钟已过午,尚有佳蜜伴茶馨?
  
  短短的两行诗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我的神思似乎进入一个静谧而安详庄园。午后的阳光和煦地照着芳草地,诗人独坐于园中某个角落,静品香茗,他的眼神仿佛洞穿了空间,时间仿佛又回溯到了他在家乡的往昔,那丝丝甜蜜的回忆,那依稀熟悉的场景,一幕幕,一桩桩,又浮现在脑海,还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边......诗人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伴着那茶香缭绕于空气之中。我想走进与他拥抱,但又害怕惊醒他思乡的美梦情缘故吧。
  
  小时候,我以为我走出了乡村,跳出了农门,就不会再回望,过去的一切就会从记忆中消逝,因为跳出农村走进城市是许多农村人梦寐以求的。长大后才明白,尽管我们匆忙的脚步行走在远离故土的茫茫尘世,心却永远也走不出故乡。
  
  因为,故乡未曾从我们的记忆中消逝,我们的心也从未远离过故乡。

来源:未知

热门排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