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架特殊处理的大乐器,足足有三吨重。这是法国巴哈学会送给史怀哲的一份大礼。它的表层全部细心地镀过锌,足以对抗非洲的湿气以及白蚁。
法国人的体贴以及惜才之心,令我感佩。他们不愿看到一个极为优秀的音乐家,从此被埋没在丛林里。在非洲的兰巴伦,每当一天繁重、疲累的工作结束之后,史怀哲便开始演奏这架“钢风琴”。借着琴音,他赞美上帝,他舒解自己及工作伙伴的劳碌,他安慰病人忧伤的心。
我常在想,万籁俱寂的夜晚,史怀哲的琴声,伴合着黯黑的自然界虫鸣鸟叫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却是天天闻。这些医生、护理人员、黑人、病人,甚至百兽,都是全世界最有福气的听众。
而我目前所听到的琴声,不是兰巴伦之音,而是史怀哲旅欧期间录制的巴哈大风琴演奏会。1953年,他78岁,漫长岁月,终获世人知晓,他获得了诺贝尔的和平奖,他毫无保留的,把全部奖金连带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巴伦的麻风病院。
1965年,他90岁,这位二十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他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之后,他便息了地上的劳苦。
每当我遇到逆境挫折之际,我总把史怀哲的演奏长带拿出来聆听,他那出神入化的演奏、涵养,以及音乐巨人巴哈那深邃宁静的曲风,仿佛在抚慰我忧伤的心灵,也再次想到史怀哲那默默奉献的崇高典范,它再次的激励我,努力向前走,如同这行进的乐曲一般。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