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黑土夕拾

作者:李智时间:2017-12-25浏览量:

哦,东北的雪

不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妖娆,不说银装素裹玉树琼花的美好,只想说说冰雪在我生活不同时期的印迹,和如今生活的酣畅。

——题记

 一 欢乐的雪

前日与几位好友小聚,酒桌上谈及前几天哥几个酒后打雪仗,画家凌被大伙"雪浴" 之事。我便舌战众友,为凌报不平。因为,我认为凌老实巴交的,从不招灾惹祸,干嘛“祸害” 一个老实人?可众友却不这么看,大家却一致说凌就该被“雪浴”,因为他最能“撩闲”。对此说法我始终半信半疑。

酒酣之后,众友们又突发奇想,决定再去水库打雪仗。刚走出饭店不远,路遇一女性朋友,这帮家伙竟然边打招呼边“下手”,抓起路边的雪就往人家的头上扬,弄得对方满头白雪。是够野蛮的。

凌就走在我身边,众友都知道我俩最好,交情非常深厚。我喋喋不休地和他讲,打雪仗这种事要想不被浴,最好穿正统点,这样别人不好意思下手。再是千万别惹事儿。轩体质好,这主儿你惹不起,滔年轻力壮,你更不是对手,朵,晶尽管是女生你也别惹,因为,她们特猛。我正说着,凌不知什么时候抓起了一把雪,一点都没浪费,全呼我脸上了。笑得众友前仰后合。

我一边擦拭脸上的雪水,边想凌“浴我” 也在情理之中,这个不能惹,那个不能动,“浴你”总行吧?

凌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捧起路边的雪,扬完张三扬李四,他树敌太多,自然也就成了大家追打的目标。可每当他被人按倒,遭受“雪浴”之时,他总是摆着胖乎乎的小手,一再告饶。“不玩儿了,不玩了”可众友们岂能依他?所以,每次被拿下,凌都老惨了。从雪地上爬起来的他,竟然没一丝悔改之意,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甚至连素不相识遛弯儿的老人,他也要笑嘻嘻地追上去,友善地扬上一把雪,引得路人们一阵阵大笑。此时的淩哪里还像一个快奔五的人,那神情,那顽皮,那心态活脱脱的一个不满十岁的顽童。

“大哥,你看这儿雪多干净” 滔跟我说话。

“是的,这的雪真白” 我话尚未说完,不想已被滔按倒。凌也冲了上来。于是,我再一被“雪浴”

快到水库时,有一个小小的雪坡,我索性坐下来,想顺坡滑下去。可我刚刚坐下,竟然再次遭到凌的“黒手” ,眼镜也干丢了。在雪地里摸了许久,才摸到半残的眼镜。庆幸眼镜尽管残了,但还能凑合着用。其状甚惨。但内心却十分愜意。在那一瞬间,我似乎真的一下子穿越回到了童年。

在一阵阵笑声中夕阳西下了。玩兴未尽的众友又走进了一家酒馆,一边喝着小酒吹着牛,一边总结着经验,追忆着雪地里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不觉间又是一个个醉态酣然。此时,伟的电话响起。原来是别一伙哥儿们约我们夜游仙洞山。借着酒劲儿,哥几个走出酒馆,在朦胧的夜色里又扑向了仙洞山。

先到的孟导与轩正在握手问安。朵等几位女士突然偷袭,孟导还没明白咋回事,早被放倒,转眼之间便被“浴”的满头华发。可笑的是斯斯文文的孟导从雪地上爬起来时,竟然不知是被何人所拿下。

轩这里刚“接待”完孟导,晶到了,晶有点喝大了。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貂儿,一个很豪气直爽的妹子。此时轩正站在一个雪堆旁。只见晶径直奔轩扑去,她是想把轩扑倒在雪堆上,而轩反映非常敏捷,轩向边上一闪,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道白光闪过,扑空了的晶自个儿一头扎进了雪堆。在众友的笑声中,晶却不急着爬出来,而是尽情地打了两个滚儿,才恋恋不舍地从雪堆中笑嘻嘻地爬出来。

冰雪是北方的专利,她是北方冬天的精灵。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雪地里的嬉闹纯净了纷繁的内心。雪地里我找回了失落多年的童真。

二 那年的雪

这里几乎是祖国的最北端,一年里有长达半年的冰冻期,从童年开始,我的生活一直不缺风雪的相伴。也许童年时天气太冷,风太硬,雪太冷太寒 ,也许那会我脚上的鞋太破,身上的小袄太薄太单,真的没堆几次雪人儿,没打过几次雪仗,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那些个飘雪的清晨,透过窗上纷乱的霜花,看那鹅毛一样的雪片在天地间扬扬洒洒。小学和初中的生活,让我真的零距离走进了风雪。每当下雪都要早起帮爸爸妈妈清扫院子里的积雪,上学还要扛把扫帚,去打扫校园里的积雪。那时的雪真大,常常在一夜间吞没一整条路。高中的学习生活更艰苦,学校在乡里,离我家的小山村22里,那会儿没有公路,上学头一年全靠两条腿走,尤其是冬天,要起大早赶路才不会晚。苦了妈妈,她老人家总是两点多钟就起来给儿子做饭。天天鬼呲牙的时候,我都必须跋涉在上学的山路上。记忆最深的就是那在荒野上肆意漫卷的“大烟炮”,走不上二里地帽耳朵便全是白色的霜花,眉毛和眼睫毛上也全是霜花。

后来,爸爸冒着全家人会挨饿的危险,卖了200斤小米,用卖米的60元钱为我买了一台很旧很旧的自行车,这台车子实在太破了,除了车铃不响,哪都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车座子,没有脚蹬子。爸爸就弄来一块塔头,用镰刀将它削成车座子样,妈妈将这个“车座子”用旧布包上缝好,爸爸再把它安到车座管上,用绳把它绑死在车大梁上。没脚蹬子,爸爸就找来两块木板,用烧红的铁棍在木板中间烫个眼儿,到乡里找个铁棍穿上木板儿,一头焊在大拐上,另一头再焊一个螺丝帽,就这样我终于有自行车骑了。

那会儿的土路太难走了。那台破自行车总坏,不是车胎漏气,就是轴断,好容易修好了,又可能赶上风雪交加的天气。风雪小的时候,尽管艰难,但尚可骑行,赶上“大烟炮"” ,常常造成整条路雪阻,有时只能车骑人。凛冽的北风刮到脸上像刀割,雪片打到脸上像沙粒儿,手脚冻的像猫咬,又疼又痒又麻。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啊,常常会在风雪中被冻傻。

冬春,秋冬交替的季节更难熬。这两季往往雨雪交加,天气不像严冬那么冷,可雨中夹雪,雪中掺雨,即使只下雪,雪花也落地便化。土路非常泥泞,甭说骑车,空手走路都十分困难,还得扛着自行车。棉裤棉袄很快会湿透,这样至少两天不能上学,原因是没有可替换的衣裳。

上学的路上啊,说不清摔了多少跤,可并没把我摔坏摔伤,反而,我的筋骨却在风雪中发育的更强壮。

那会儿的生存环境确实很严酷,风雪很无情,生活很清苦。可那会却不缺温暖,更不缺热热的爱心,暖暖的亲情。至今我忘不了土灶前,半夜亮起的煤油灯,忘不了学校为我免掉的学杂费,邻家叔叔送给我的旧夹克 ,大伟送我的原稿本,小周送我的白面饼。

风雪不是灾难,它让我学会感恩,它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来源:邮件投稿

热门排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