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浓香的关东烟

作者:赵桂珍时间:2019-05-05浏览量:

关东烟之所以是上品和地理位置、土质优劣有关。关东是我国北方的高寒地带,上烟季节秋高气爽,日照充足,烟来得快,露洒的匀,味儿显得特别香淳。细琢磨,“云烟儿”“贵烟儿”之所以举世公认,也是和地处高源、日照充足有关吧?关东的土质得天独厚,插根拐杖都能发芽儿,何愁长不出好烟叶?据《吉林通志》载,“淡把蔬即烟草,冬可以御寒,”是向外界输送的重要商品,而且很有名气,广受欢迎。不光是国内,乃至每年去朝鲜会宁府的会市都少不了关东烟。当时烟的品种,有琥珀、黄金叶、小叶黄、大青筋、蛤蟆头等。

好的烟叶也在炮制。白露的节气一到,关东的烟叶立刻上架亮露。此时,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屋檐下,全是搭起来的烟架。一绳一绳的烟叶,在秋日里闪着绿光,在秋风里泛着绿彩,在秋野里散发着绿色的清香。另看初上架的烟叶翠绿的,经整天的烈日暴晒,晚上的露水喷酒,一天一个样儿,就像喷了金色,沫上了香油似的。眼馋哪 ,别说是瘾君子们看了迈不到步,就半仙之体也得陶醉。

秋后,关东烟上市了。像长了腿,生了翅,用不几日,就飞过山海关,打进中原市场了。烟贩子扯着嗓子叫:“关东烟,关东烟喽!看一看,瞧一瞧,品尝不要钱喽!”叫声引来了瘾君子们,成把成捆地买,匆匆地往家赶,急着享受那云里雾里“成仙”的滋味儿。有人见了,发笑,逗他们:“什么关东烟?干白菜叶子也冒烟了!”他们的口里就会喷出一团雾,带出一个音儿:“你们听马季的相声了吗?”“宇宙牌”香烟就是这关东烟啊!那么自信,那么得意,好像再说啥也是多余的了。

最能品出关东烟儿味道的是烟袋。不论男女老幼有吸烟袋者,于是就有了“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之说。宴会前先敬一袋烟,再上茶,然后再敬酒。新婚的媳妇到公婆那里还要给公婆敬烟点烟,公婆都要给点烟钱的。家家的炕上都有一个烟篓。遇到熟人装上一袋烟递过去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每个人用的烟各有不同:有钱人用贵的,穷人的烟能凑合着冒烟就行。烟袋锅大都是铜制的,细心人都把烟锅擦得锃亮。而烟袋嘴儿更是五花八门,有金属的、有玉石的、有玻璃的,也有玛瑙的。据说玉石的烟嘴儿含在嘴里不咯牙,冬天也不冰嘴,。一般人用的都是铜嘴儿,穷苦人买不起烟袋嘴,直接把烟杆儿含在嘴里吸,因此就有了“穷棒子烟袋-——没嘴儿(准)的歇后语”。.烟袋杆儿也分档次,比较讲究的是乌木杆儿,一般人用的是葡萄藤子做的。至于烟杆儿的长短,根据人们所从事的活动来决定:一般赶车的老板子,下地干活的人都使用巴掌长的短烟杆儿,图的是携带方便。吸完烟了,把烟锅儿一磕打,往腰带上一插就结了。在家里没事的老人们都使用长烟杆儿,有的太长了自己把烟袋叼在嘴里却够着点烟,就招呼子女们来点,这也是一种乐趣。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新货郎》唱的好:“汉白玉的烟嘴儿,乌木杆儿,还有那锃明互亮的烟锅来啊——”老汉们下地劳动,腰间插着烟袋 。累了,喘口气吸上一袋烟,顿时来了精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老妪们屋里屋外忙活完,其它的事儿可暂时不做,不叼烟袋可不行。你瞧吧,身子一歪,凑到烟篓前,二尺长的烟袋一伸,满满地装上一锅儿,“哧儿”地一根火柴点燃,吱啦吱啦地抽起来。抽得津津有味儿,恋恋不舍,直觉得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身子骨轻松了,才肯罢休。他们有句口头语:“饭后一锅烟,赛过活神仙”。我见过好多老汉都有这个怪癖,刚放下饭碗,手顿时就往腰里摸。好像不剜上一锅子烟,什么活计也干不了啦。老妪们呢,都习惯枕着长烟袋睡觉。睡醒了,长烟袋一顺,不声不响地抽它一锅两锅的,黑暗中,那明明灭灭的烟锅吱啦吱啦地响,伴着家人的酣声,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儿。   

来源:邮件投稿

热门排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