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有个牌牌!”
“我就要买!”
“就是不卖!”
“我有钱,五元一斤,我都要!”
“有钱难买不卖!”
不到三十分钟,剩下的四五十斤桔子,一袋三个或四个,一人一袋,很快卖完。小伙子一斤也没买上,悻悻然离去——
老人嘴角一撇,微微笑着说,哪有这样的大学生?
……
回忆起来,老人在这里卖甜桔,大概有十几年了,甚至可能时间更长一些。那时候是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卖,后来学校大发展,校园里不能摆摊设点,老人卖甜桔,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再早的时候,老人是挑着担子来卖甜桔的,腰板儿挺得很直,如今不行了,担子挑不动了,就由儿子或女儿骑着摩托送来,要送两趟,先把老人送过来,再送两筐金黄金黄的桔子,约有七八十斤,这样送两趟,会安全一些,卖完甜桔,自己背上筐子,慢慢走回家去。如今是孙子开着小轿车送,把老人和桔子一起送过来,再也不需要送两趟了。桔子收获旺季,几乎每天一次,卖完了,打个手机过去,或者是孙子、孙媳,也可能是儿子、儿媳,还得把老人接回家去。耄耋年纪的老人,腿脚已不那么利索了。
这么算下来,吃过老人甜桔的大学生会有多少啊?然而,老人叫什么名字,知道的人甚少,他叫程树森,但无论知道或是不知道的,都叫他——老师!
“老师好!”
然后“老师”也是微微一笑,长长的白眉毛一抖一抖的,把一袋袋蜜甜蜜甜的桔子递到大学生手里……
二、永远的文学梦
理工学院有一位资深教授——周俐麟。如今更是名声鹊起,这除了他名声博远的数学教授及其耄耋老人的健康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年12月居然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近60万字的《周俐麟诗词集》,令人无不啧啧称叹。
按理说一个数学教授出版诗集不是什么新鲜事,像世界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等都有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上乘的诗词及小提琴曲创作。然而周教授文学梦之悠长和孜孜以求之的精神则不能不令人钦佩。他在这部诗词集《后记》中就说:“我从小就爱好文学,读了一些中外名著,……也欣欣然而有所收获……特别是诗词,不断做些阅读、收集以及习作、整理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数学教授周俐麟文学之梦“悠长”了七八十年,真可谓——永远的文学梦!
我和周老成为挚友还是我们退休之后的事情。之前,他在数学学院,我在中文学院,专业不同,只是互相认识而已。是周老应岳阳老年人大学之请,要我上点文学课和帮着搞点教研活动,我才知道周教授早已是岳阳老年人大学的“资深学生”了。五六年来,周老在老年人大学学京胡,学葫芦丝,居然有模有样,颇有“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情趣。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