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人老师——姜宇清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需要激情的,他的课堂教学就很有激情,因为他是一位诗人,我的授业老师——姜宇清。
然而,我们则是小老师和老学生的师生情谊,尽管如此,我们以及我对那么多的小老师还是尊敬有加,对姜老师更是如此。托邓小平的福,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们是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而且我们这个班所有同学都是二十五六岁、三十来岁的老三届以至于老四届老五届的大龄青年,号称“老头班”,而冀桐、姜宇清、耿光华等一些二十二三岁老师,则已是中文系的“老”教师了。于是我们就成了他们的学生,小老师和老学生的师生密切关系。
姜老师给我们上写作课时,也仅仅是22岁,那个时候,他在河北省、乃至于全国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了。
“酥酥的手/嘀嗒/嘀嗒/摆了很久//指盖儿/漆成一块块红玉/叮叮/当当/该丢入谁的掌心//香腮上/浮荡一个酒窝/溢满浓了淡了的恼/深了浅了的笑……”
这首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诗《女孩》,把一位少女浓情蜜意,栩栩如生而又轻描淡写地给我们刻画出来,这首诗具有浓郁的白描色彩,意境淡雅而情致幽邃。诗人那天然就具有的浓郁激情及其丰富的想象、联想以至于幻想,在具象性的刻画中,创设出姜宇清式的清新淡雅的生活形象和诗歌意境。这样的诗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少了浓郁的激情?更何况姜老师的写作课更是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课程,这些课程本身就是情感的东西。正如刘勰讲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因此,姜老师在上写作课,讲文学创作的时候,时不时地情之所至,张口成章,举笔为诗。
他讲铁凝的小说创作《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的时候,就吟出自己创作的诗歌:
“红纱巾/抖 一大把 故事/故事 酸酸的/发皱了/发柔了/但 没有褪色……/红纱巾/抖 几粒男儿泪/抖 几粒女儿泪/落入浅草……”
他讲尧山壁、张立勤的散文创作《理发的悲喜剧》《痛苦的飘落》,课堂上就吟出自己的诗歌:
雪,下得有些乱/感情,是无序的//就只挑选其中几瓣/装入信封//你收到的信 湿了//不会怪我越来越 脆弱//
他谈郭小川、刘章的诗歌之美《团泊洼的秋天》《牧羊曲》等,这次姜老师没有吟诵自己的诗歌,而背诵的则是郭小川、刘章的诗: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时时都会轰轰爆炸!不,团泊洼是喧腾的,在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符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
——刘章《牧羊曲》
姜老师课堂教学“因人设事”,无论讲哪一类文学体裁的创作,所例举的作家作品,都能吟出自己创作的与作家作品相近、相亲、相类、相承意境的诗歌,一起与大家足之舞之蹈之,尽情享受艺术的魅力。简直把课堂教学幻化成诗歌的、小说的、散文创作的舞台。而且姜老师自己把自己的苹果脸儿也兴奋地涨得通红,他只有一颗醉枣的酒量,醉脸儿红彤彤,和上课激情万射的红脸儿一样,情动于衷而歌之于形。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