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狼性 人性 自然之天性 - 刘国林长篇叙事散文《家乡四村》一种美的解读

作者:刘荣林时间:2019-11-30浏览量:

“副业场人上山猎狼一般为五六人或八九人,再多些十几人。围狼分行围和坐围两种。行围就是大家一同赶杖,一同猎杀。众人见到狼踪围城大圈儿,共同追赶,边追边喊,使狼难辨东西南北,被赶到低谷之中或山头之上,众炮手举枪射杀。最多时,一次能围猎一二十只狼。”

至于说家乡四村人们“射狼、套狼、窑狼”的描写更是花样翻新,也充分、生动的展示了家乡四村及东北人的豪侠、粗犷、好斗、搏杀的狼性性体。

人们在如此凶险的环境中没有一点狼性能行?地理的、自然的环境决定人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东北人狼性的好汉性格。东北人不仅对畜生凶兽具有搏杀、嗜血的狼性性格。就是在抵御日寇侵略,抗击日本鬼子的战斗中,像伟大的中华民族“硬气”一样,更是赤胆英雄,英勇杀敌。在作家家乡七台河,是抗联的三军、四军、五军和日本鬼子浴血战斗的地方,“当我方已经占据山头的时候,……对敌人开火。机枪射手大老于也做好了一切射击准备……猛烈地打射迫使敌人纷纷卧倒,有四、五个敌人当场被打死……当李延平(军长)走到树林边沿的时候,勒住了马向后观望了一下,见李守忠半坐在地上,正在挣扎着要站起来,但是又突然倒下了,再没有抬起身来;追上来的敌人只离他一百多米,正向他扑去。”作家泼墨淋漓地刻画出东北人的“狼性”, 谱写出他们为了祖国,英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民族精神的颂歌。

鲁迅就曾深刻地指出:“人有人性,狼有狼性。我希望中国人多一点狼性,少一点人性。”这在刘国林《家乡四村》中,所描写和刻画出东北人的狼性,恰恰就是鲁迅所曾希望的“中国人多一点”的狼性。不过在这里,鲁迅也说“少一点人性”,更多的是指中国人不要过于“人性”,过犹不及,乱使“人性”,甚而至于怜惜蛇一样的恶人。但是人性以及人性善,特别是恻隐之心和同情弱者,是人人都具有的。刘国林的长篇叙事散文《家乡四村》不仅形象、生动而又充分再现了虎豹熊罴的狼性和家乡四村人的狼性个性特征;而且更是展示了家乡四村人们的人性之特征以及包括恶狼在内的那些野兽们对同类的“人性”特征。

当然人的人性和野兽们的“人性”特征和之前所论述的狼性一样,也是根本不同的,野兽们的“人性”之爱,完全是出于本能,而人的人性,既源于本能;也出于觉悟。但是无论哪一种谓之人性,作家都写的楚楚动人,无不令人悄焉动容,嘘唏不已。

先说野兽们的“人性”,尽管是十恶不赦的恶狼,对于它们的“子女”及其母狼也是像人一样尽其“天职”。在作家的笔下:

“奇怪的是大灰狼的身体有一种临死前把“大黑”(被咬死的狗)向前推送的姿势,小周的目光顺着它匍匐的方向望去,见离它不到五米远的地方,一个石洞里赫然侧卧着一只瘦骨嶙峋的母狼。它的一条前肢不见了,断肢处已经腐烂。在母狼的身边散落着一些动物骨头和杂毛,还有两只嗷嗷待哺的狼崽子。小周一切都明白了。可以想像得出石洞里这头母狼失去了猎食能力气,一直是靠另一只狼的关爱在延续着它和崽子的生命。刚才死去的那只大灰狼拼死猎食全都是为了这只母狼和两只狼崽子的。那一刻,他的心灵在震颤,想了许多,许多。”

这就是作家笔下凶神恶煞的狼,这哪里是“狼”?简直就是“天使”,就是“殉道者”,是地地道道“人性善”的“人性”。在这里作家刘国林很有些自然主义的描写与刻画中,把狼对“子女”、母狼的所谓“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甚至在作品中,接下来的叙述中,就是这头母狼和它的两个崽子,被捉住后,居然拼死咬断栅栏,救出两个狼崽子逃生而自己死去。当然我们知道这是野兽们的天性、本能而已,但是我们读到这里,谁能不把这些狼们当“人”来看待,甚或留下“同情”和“怜悯”的泪水!在《乡村四季》中,这样的描写是很多的,有灰熊、狍子、麋鹿、狐狸等。作家这样来写,一方面是在展现了虎狼熊罴另一侧面的本质——“善”和“人性”;另一方面,也是作家天人合一美好心灵的感应所致,同时也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矛盾,又同一的审美理想抒发。尤其是天人合一,心灵感应的美好表达。

不过,在《家乡四村》中,所显示的人之“人性”,更多的是以人的视角,来表现人对动物“人性”的理解和认知,或说作家把那些野兽们当人来写,并赋予其象征意义,进而来写人之人性。比如前所论述的恶狼对母狼和儿女们的拼死拼活的爱与善等。尤其是在“副业场村”有一则白母牛和小白牛母子的特写镜头,描写是那样的楚楚动人。恶狼攻击小白牛,护犊心切的白母牛“两个大犄角把它挑出一丈多远”,“瞪着充血的眼睛摆开了拼命的架势”,“用足全身力气,一头把恶狼撞下山坡。”也因此白母牛被恶狼抓瞎了双眼,失去了劳动能力而被宰杀。队长“蹿上来扳住牛头,就要操刀宰杀之际,却发现宰牛刀不见了”,“怕是这牛犊舍不得妈死,把刀藏起来喽!”,下面有这样一段刻画:

来源:邮件投稿

库维小游戏

库维软件商店

热门排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