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正文:
近期在网上学习着鲁迅先生的文章和相关资料。出现最多的就是鲁迅先生在《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中的形象。《觉醒年代》这部剧,我在四年前就看过。那时的我,年纪尚小,对历史和文学的理解还颇为肤浅,观看这部剧也看不懂个大概,如今的我对知识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追求。怀着敬畏之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我决定重温这部电视剧。
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而是一个渴望深入了解历史、领悟先辈精神的求知者。通过这部剧,与鲁迅先生展开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去感受那个百家争鸣,风起云涌的“吃人”时代,去体会先生笔下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觉醒年代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为这部剧起点,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终章,用43集的篇幅浓缩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激荡人心的六年。我觉得这部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全景式还原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更在于它让那些教科书上的“伟人”走下神坛,成为有血有肉的“觉醒者”。当陈独秀先生在北大红楼走廊里疾呼“德先生”与“赛先生”,当李大钊先生在海河岸边目睹饿殍遍野时泪如雨下,当毛主席冒雨穿过长沙街头目睹贫富悬殊,这些场景不仅是历史的复现,更是对当代青年的精神叩问。
不只是对于历史的了解与认知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剧中人物们的谈吐、行为举止,都透露着“文化人”的涵养,不是“文化人”才有涵养,而是饱读诗书就肯定会让自己的思想更加丰满,会自然而然的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心生敬畏。更让我发出感慨的是师生之间最宝贵的尊敬,发生在第七集,黄侃老师贬低新思想,贬低《新青年》刊物,学生郭心刚、邓中夏,不认同老师所言,当众说老师强词夺理,黄侃老师被气的手都在抖,将他们两个逐出课堂,但是走到门口,两名学生和老师三人竟然互相鞠了一躬,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老师也要向学生鞠躬吗?现在老师就算是故意刁难不也是真理吗?那看来是我病了罢。
看完《觉醒年代》这部剧,我认为它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当我们在剧中看到李大钊在绞刑架下高呼“共产主义万岁”,看到陈乔年在赴死路上回眸一笑,这些场景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觉醒者用生命换来的。正如剧中陈独秀所说:“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的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这种温良,不是懦弱,而是历经苦难后的坚韧;这种觉醒,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我认为当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这场跨越百年的觉醒之旅,仍在继续。
来源: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