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观赏对象无限丰富和潜在的内容,较之发展着的审美需要,多么完整的解说都不见得是符合实际的。相反,即使是简单得只有一两句话的解说,例如对待平躺在船上进入双龙洞水的游人,提出如何注意安全的亲切警告,才是切合需要和值得感激的。
对游客的警告,在方式上也可能发挥艺术性。陪我们参观的同志提到一位游双龙洞的艺术家,说他的肚子胖得像一只大鼓,出洞离船上岸时才觉察到中山装少了两个扣子。这一趣闻使我相信,倘若导游者适当改造这一趣闻,当作有幽默感的警告词来使用,不只可能避免导游词的包办性,它还可能丰富旅游者的精神生活,也是导游人在进一步创造着作为富于创造性的导游人自己。
步虚游
昨天(10月26日),又是个微雨天,我对“十月(夏历)小阳春”的俗话的信念,像前几天那样受到了多变的气象的嘲弄。今天,我们和昨天游览永康的方岩一样,又冒着细雨游览了缙云的仙都。行动很不从容,颇有点跑车观景的意味。
卧车出缙云市区向东北行驰,很快进入称为好溪那被绿色包围的地带。尽管还没有到达天都风景区,一路上那青山绿水的景色已显得特别有趣,这种前奏般的景色,调动了我观赏仙都景区重点景色的期待,颇有所谓先睹为快的激动。
在天都招待所里,看到墙上那许多的风景照片,预感几个小时的观赏计划定不够用。好事难全,能看多少就看多少,所以情绪一直很好。但是,当我听说其中的步虚山可能要更换新名,却没有从尚未经历到的实际出发,只凭自己那间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不赞成更换山名的设想。我的理由未必充足,只不过觉得,包括仙都这样的命名,其实都带虚构性。即使“虚”字与道家以无为有的哲学观点相关,既然步虚山这个名目已经是流行,而且不见得因此有碍于引起游人的新感受,对游人新的审美理想并无不可排除的干扰。何况,袭用旧名未必就是态度保守。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不能没有差别,多么中肯的命名都不能不带主观性。主观性的感受不能没有矛盾性;倘若命名太实而缺乏虚灵性,反而会与游人各自不同的审美感受相对立。那就不只觉得某些命名单调和平庸,而且因为它反而削弱了景色自身的丰富性,也就更加觉得这种命名乏味。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