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达山张广才岭余脉的草帽顶子山下坐落着一个小屯子,这就是临河大队。它处在三江平原的南部,牡丹江与倭肯河冲积平原的中部,土地平坦,广袤肥沃。一条流淌了不知多少年的小河——吉兴河潺潺的河水不停歇地继续向东流淌着,注入了不远处的倭肯河。
临河大队二队队部的大院很宽敞,有了生产队就有了这个大院,挨着屯子的西侧一道之隔。
队部是土坯茅草结构的房子,正房连带着西侧的厢房共有十几间。靠东头一间是队部的办公室。办公室看上去有十几平方,靠南窗一铺火炕,炕头上堆放着曹瞎子的行李卷儿。
东面的墙中间挂着毛主席的彩色画像,两边贴着一幅红色对联。上联是“听毛主席话”,下联是“跟共产党走”,横批是“毛主席万岁”。
在毛主席像的下方放着一张办公桌,靠办公桌的墙上挂着一张四开张的大表格纸,上面记录着社员们每天出工的情况和应得的工分。一个月换一张,公开透明。
队部的西侧是一长溜的马圈牛棚草栏子,有三十几匹(头)牛马,靠西侧的几间厢房是库房。库房里存放的是比较贵重的物资,有生产资料,也有米面粮油。
院子里堆放着车辆及各种农具,规规矩矩,井井有条。这些都是曹瞎子的功劳,他指挥收工回来的老板子按顺序排放车辆,不顺眼的他动手调整一番。都说一只眼看东西准,经过曹瞎子的调度调理,车辆农具都停放得整整齐齐。
一座长长的高高的苞米楼子装满了苞米棒子,横卧大门东侧,那是队里备用的饲料粮。紧挨苞米楼子又是一条长长高高的谷草垛,那是留给牲畜常年食用的草料。
靠西侧有一眼五丈深的大口水井,生产队喂牲畜用水要靠这口水井。自从社员们家家都有了自压的小水井,就不再到这口井来挑水了。
摇动着辘轳把子,井绳在辘轳上一圈儿一圈儿地绕过。等到井绳在辘轳上排了快两层,一柳灌斗子清凉甘润的水便被提了上来。即使是在盛夏,深深的井壁上还有残留的结冰。用一根长长的柞木杆绑上冰锥就穿下一块块的冰来。那冰块晶莹剔透,嚼一口“咔嘣咔嘣”脆响,还带着丝丝的甜意。又解渴又消暑,吃进肚子里冷哇哇地浸透心脾,那叫一个痛快。
整个队部大院用高高的柞木棵子做成围墙,又做成两扇大门。在大门外的左侧立着一根粗壮的柞木杆,上边的一根横木上吊着一口由废弃的炮弹壳做成的大钟。钟上凿出了几个孔洞,在一个孔洞里别着一把铁锤。按照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曹瞎子会准时敲响这口大钟。“当当”的钟声立刻传入各家各户,听到上工的钟声,社员们便陆陆续续地离开家门,走向队部。队部大门前是一片好大的场院,秋天里收获的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作物运回来就堆放在这里。形成一道道岭,一排排峰,就像走进了群山里。
曹瞎子五十多岁,身子骨清瘦,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长着玻璃花。看东西马马虎虎,脸上还有好多个浅浅的肉坑,他说是小的时候出天花落下的。
那是早年间河南一场大瘟疫,全屯子的人几乎都染病了。父母和妹妹先后痛苦地死去,自己也奄奄一息。他家的房子被人一把火点着了,挨着几家的房子都着了,全屯的房子都跟着着起火来,成了一片火海。
曹瞎子家住的地方有一口水井,他拼命向水井爬去。他喘着粗气爬到井口,便一头扎进井中。就这样曹瞎子捡了一条命,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后来,曹瞎子随着逃难的人群东游西逛,走南闯北。也不知经历了几个冬夏,竟然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北大荒,又一路乞讨来到临河屯。
那时田喜富的爷爷奶奶都还在世,看着这个又瞎又瘦怪可怜的大小伙子,心一软就留了下来。不差他一口吃的,只当是田满仓又多了个弟弟。
曹瞎子灵机一动,双腿跪下,朝着两位老人“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叫着:“干爹!干妈!”就这样,曹瞎子成了临河屯的一员。白天跟着田满仓出去打工,晚上就在一铺炕上挤一挤,凑合着混日子。
曹瞎子有句名言,就是“四不碰”:木匠斧子瓦匠刀,跑腿子行李大姑娘腰。
曹瞎子解释说,斧子和瓦刀是匠人养家糊口的工具,在他们眼里就是贵重的宝贝;跑腿子光棍一根,财物都放在行李中,碰了那是自找麻烦;姑娘的腰像贞操一样重要,是不能随意被男人搂抱的。所以这几样都是轻易动不得的,其实他是在有意提醒人们:他的行李是不能随便动的。
曹瞎子光棍一个,一辈子没娶过媳妇,自然也就无儿无女。有了生产队以后,生产队就成了他的家。年轻时他为这个家出了不少力,老了也干不了什么体力活,成为生产队里的五保户。吃住在队部,也捎带着为队里看家护院。
曹瞎子一辈子没碰过女人,可讲起女人来却眉飞色舞,生动鲜活。就像是他自己亲力亲为,活灵活现。也撩拨得小伙子们天天围着他的屁股转,绕着他听他讲故事。他说女人那东西长得就像刚开的花儿,水灵灵的。说女人初次做那事会疼,会流血……。小伙子们听得懵懵懂懂,云里雾里。
曹瞎子成了小伙子们性启蒙教育的大师,讲得小伙子们脸红红地热,心咚咚地跳,不敢伸直腰板。
其实曹瞎子不光讲女人,他还会讲“大八义小八义”,“七侠五义”,还有各路神仙鬼怪的故事。
队部的火炕热乎乎的,屋中央的火炉子“哔哔啪啪”地燃烧着,不大的屋子暖暖的。
冬季昼短夜长,在这个漫长的冬天里队部就成了小伙子们的乐园。曹瞎子也乐得拢住这些小伙子们,熬过一个个漫长的冬夜,给自己孤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队部的西边是临河学校,田喜富和屯子里的小伙伴们都在这里上小学。田喜富记得他和他的好朋友老根子每天放了学就往队部跑。爬上苞米楼子抠出一棒苞米,进了队部把书包往炕上一甩,就坐在炉子边在炉盖上蹦爆米花。吃渴了就“曹叔长,曹叔短”地央求曹瞎子去井边给他们打来井拔的凉水。吃饱喝足了,才想起来回家。
那年春天的一个中午,一群孩子和一只才一个多月大的小马驹在院子里玩耍。枣红色的小马驹实在招人喜欢,孩子们展开围追堵截,想抓住小马驹搂一搂,抱一抱。
可小马驹不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很不配合。左突右冲尽力地躲闪,惹得孩子们更是紧追不舍。
突然,小马驹窜到了大口井边,井边是湿滑的。可能是小马驹意识到了危险,只见它急忙侧转身体掉头往回跑。可是两条后腿一滑,身体倒了下来。顺着惯性整个身子便滑向井口,穿过井栏的空隙,跌落进了井里。孩子们吓得“哇哇”地叫着跑来队房子里喊曹爷爷相救。
曹瞎子趿拉着鞋赶到井边,听着井下的扑腾声,赶紧拉过井绳。又瞪起一对瞎眼冲着几个孩子吼道:“快去屯子里喊人呐!”几个孩子急忙向屯里跑去。曹瞎子抓着绳子就往井底滑下去。
小马驹在冰冷的井水里挣扎着,好在井水只淹到曹瞎子的胸部。
曹瞎子托起小马驹,一手拦腰抱住,一手抓住井绳,双脚踩在柳罐斗上。
井口上赶来的社员们摇井把子的,拽井绳的,大家用力七手八脚把曹瞎子和小马驹一起拉了上来。
曹瞎子和小马驹冷得抖成了一团。小马驹一落地便颤颤巍巍地向马棚子跑去。曹瞎子则瘫坐在地上,身子抖得像筛糠。
大伙儿抬起曹瞎子往队房子跑,放到炕上,脱下水淋淋的衣裤。也顾不得禁忌,打开铺盖卷儿,给曹瞎子盖上了。你再看曹瞎子,身子像筛糠不住地颤抖,一张老脸因冷变成青紫色。那双瞎眼晴一翻一翻的,真像一头怪兽!
队长田满仓赶来了,看到曹瞎子的可怜相,一边叫人点着锅灶烧炕,一边翻出曹瞎子的酒壶,让曹瞎子喝了两口酒。曹瞎子的身子渐渐停止了抖动,脸上也开始有了点血色。
秋天是捕鱼的最好季节。俗语有“七上八下”之说,是说鱼在七月份之前是逆水向上游活动,而到了八月份鱼就开始顺水向下游动。它们是去寻找深水的江河,以便越过寒冷的冬季。
鱼的活动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深秋八月早晚的天气有些凉意,有的年份在夜里还会有霜冻出现。曹瞎子喜欢在这个季节去捕鱼。
曹瞎子捕鱼有他独到的方法。每年的这个时节,曹瞎子总会叫上田喜富,田喜富再叫上他的好哥们儿老根子,跟着曹瞎子来到草甸子里的小河边安营扎寨。
曹瞎子坐在河边指挥,他掏出旱烟袋,铜头的烟袋锅子在油黑锃亮的烟口袋里舀了两下,又用大拇指隔着烟口袋在烟袋锅子上摁上两摁,抽出烟袋已是满满一锅子烟。“嚓——”将点燃的火柴靠近烟袋锅,深深地吸上两口,然后一缕青烟缓缓地从两只鼻孔中冒出。
曹瞎子指导着小哥俩搬来草垡子将河截断,留出一米宽的过水口。再立上几根木桩子,纵横拦出框架,铺排上高粱秆子固定好,这鱼亮子基本成型了。周边加上护栏,入水口留起一道门槛儿,鱼进得来却出不去。
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以后,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田喜富和老根子在附近找来枯树枝和茅草,点燃一堆火,然后便坐下来听曹瞎子讲故事。
星空灿烂,星河浩瀚,“天河掉脚,离不开棉袄。”
曹瞎子会数着星星讲些天文常识,讲神话故事传说。找到北极星,又找到像勺子一样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不离不弃地绕着那颗北极星旋转。曹瞎子可以根据北斗七星所在的位置,说出大致的时间变化。
仰头遥望璀璨的天河,找到牛郎星和织女星。看着牛郎挑着一双儿女,遥望着天河对岸的妻子,盼望着那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田喜富一边听着牛郎和织女酸楚的爱情故事,一边在心里责怪着王母娘娘的可恨与不通情理。
曹瞎子把带来的几个土豆埋在炭灰里,过一会儿土豆就烤熟了。
老根子坐在火堆边扒出熟土豆,捡起一个顺手丢给田喜富。
田喜富躺在暖暖的火堆边数着星星,听着故事,吃着烤熟的土豆。土豆面得起沙,喷吐着特有的香气,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梦乡。他看见织女,不,哪里是织女,明明是程芳华,站在一群姑娘中间笑盈盈地向他走来。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兴奋、愉悦 ,整个身体都轻飘飘地舒展开来……。
早晨天刚蒙蒙亮,田喜富感觉到丝丝的凉意。他醒了,发现裤裆湿了一片。
曹瞎子一直没有睡,他看着火堆,不时地往火上添加树枝。直到天亮了,他仍然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吸着烟。见田喜富醒来了便问道:“做什么美梦了?裤裆支起那么高。精多自流,这是跑马了。”
火已经熄灭了,剩下的一堆火碳还散发着余热。
田喜富起身到鱼亮子边一看,嚯,好家伙,大半个鱼亮子里挨挨挤挤地堆满了鱼,鲶鱼、鲫鱼,还有少量的白漂子、老头儿鱼等杂鱼。
田喜富喊醒了老根子,把亮子里的鱼一股脑地装进鱼篓里。田喜富和老根子背起满满的两个大鱼篓,三个人兴高采烈地往屯子里走去。
王桂香烧了一锅鲶鱼炖茄子,又做了一大盘煎炸鲫鱼。田喜富把曹叔请到家里来和父亲田满仓对酌。王桂香没忘了拣选出一些大个的,颠颠儿地给程芳华家送去。
连续几天接的鱼,吃是吃不了的。王桂香就把鱼开膛去鳞再撒上盐腌渍凉成鱼干,留到冬天或者来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慢慢享用。